二维码激活卡操作 华医电子证书查验
客户端下载
互联网医学教育
学员声音

为什么医嘱赢不了“偏方”?

2015-07-10 10:55
来源:华医网   作者:赵峰

昨天参加朋友母亲的葬礼,看着她略带浮肿、两眼无神的遗像,我百感交集。

朋友的母亲患有糖尿病10多年了,血糖居高不下。她虽是女性,但身材健硕,干起活来颇有一番气力,无论是家常里短,还是田间地头,都整理的井井有条。饮食也是豪爽,尤喜肥肉,可谓是无肉不欢。这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种饮食结构是不健康的,但对于她和家人来说已是多年的习惯。确诊糖尿病后,开始服用降糖药,虽然血糖有所下降,但依旧高,原因是没有节制饮食。我曾经给出过适当控制饮食、调整用药等建议,但总是以多年的饮食习惯改不了为由依然我行我素。即使这样,并没有影响到她收拾家务、下地干活。

大约几年前,朋友开始信教,尚素食,修道场,号称仁孝立身、仁爱众生。宗教信仰是一个人的自由,我们的朋友关系也并没有因为信仰不同而疏远。从那时起,他便用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狭隘的宗教知识来解释人的生老病死,他要求他的母亲食素食,绝医药。在这种近乎绝食的饮食控制之下,血糖近乎趋于正常,但整个人却消瘦殆尽,无力维持家务。即便这样,朋友仍乐此不疲的宣扬医药无用论。而他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虽然知道自己的身体在一天天变差,虽然食素如同噩梦般困扰着她,但毕竟血糖降下来了,而且又是自己的儿子所极力推崇的,又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呢?可能治病就是这样吧,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心里还总是想吃点鱼肉啥的。而每次看到儿子如此坚定,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儿子的信仰就是自己的信仰,不能半途而废。

但所有这些,在我作为一名医生看来无异于慢性自杀。很快我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她的身体状况出现了各种危险信号,全身浮肿、面色晦暗、呼吸乏力,我很难想象这位曾经能扛起近百十斤重粮食的强悍女人,竟然变成了连走路都成为奢望的纤弱病人。这期间,她出现数次心衰、呼衰,迫不得已到医院抢救治疗,但稍有好转后就出院,利用气功或找到那些自认为有些中医基础的居士开具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如此三番,整个人已经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只有头脑相对清醒一点。半个月前再见她时,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口中喃喃道:真想吃一顿鱼、吃一顿肉,就是吃完就走也愿意。但朋友仍然一意孤行,鼓励他的母亲要坚持信仰,要虔诚,他的母亲会意的点点头,闭上眼睛不再说话。直到4天前,一次消化道大出血直接把她推向了死神,虽经输血等紧急抢救,但仍没有挽留住她的生命。

或许这是天命,是上天做出的安排,但这仍让我有一种锥心的痛。一个糖尿病病人,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朋友对此不屑一顾,认为非药物治疗同样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体结构复杂、精密,要维持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纷繁复杂的营养物质,而要获取这些营养物质,仅凭单一的饮食结构是不能全面提供的。因此,当营养不均衡、不全面时,会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表现出来的就是器官功能障碍、抵抗力下降等等,并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朋友的母亲,最终使得机体功能走向衰败,并不可挽回。生活中有很多事没有返回键,治病也是这样,一旦误入歧途,可能血本无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是虔诚的,而盲目的虔诚就是无知。信仰只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不是赖以果腹的食粮,也不是治病救命的良药。

小编说:看完这篇文章,我们不禁感慨为什么至今仍有患者和家属不愿听医嘱呢?中国人似乎对所谓“偏方”有种狂热的执着追求,而这种偏方思维恰恰代表了一种侥幸的投机心理,一旦获得某种神奇的帮助或疗效后,认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痊愈甚至是重获健康。但是看病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用个人思维和情感去“绑架”患者,应当尊重医学的科学性,不能拿生命去赌博。


(原创声明:本文是华医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病人的痛苦我理解,医生的痛楚,向谁诉说?    护士感触: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兼职?
专家之窗专家之窗